close

黑色食物有助提高與腎、膀胱和骨骼的新陳代謝,可調節身體生理功能(圖:愛美網)。

黑色食物有助提高與腎、膀胱和骨骼的新陳代謝,可調節身體生理功能(圖:愛美網)。

今個冬天雖不太冷,但經常溫差較大,溫度隨時一、兩天內急降,由冷變熱,一不留神就會生病。面對氣候反常,中醫建議要「治未病」預防中招。在反常天氣下,人容易因外邪入侵致病,抵抗力弱者尤甚,建議食療如靈芝湯提升免疫力,以杜仲、杞子等進行平補或溫補。

小寒剛過,按傳統節氣,應屬全年最低溫日子,但今年卻高達20℃以上。註冊中醫師彭明慧指,「小寒不寒」這種反常天氣在中醫古籍亦有記載,「非期時而有期氣則民多疾疫」,意指節氣不和即「應冷不冷,應熱不熱」,民間會多疾患,常見如溫病,即西醫的流感。近期臨床上也多了肺系疾病,與鼻、咽喉及肺部相關不適的診症,如由溫差大引發的氣管敏感,症狀包括乾咳但沒有痰、喉嚨痕癢等。另外,因受到反常天氣影響,身體防禦能力下降,導致外邪入侵患上外感、咳嗽等求診個案亦很常見。

氣溫偏暖忌熱補

在反常天氣下要自保,彭指最重要是治未病,尤其身體較差的人,在未病前要做好預防。在中醫角度,冬季的腎機能強健,則可調節身體適應冬天的變化,故冬日養生重點是要「養腎防寒」,宜吃溫補及益腎食物,其中菜乾經長期日光照射,封藏陽之精華,對於溫補臟腑有很好食療效果。至於益腎食物則有黑米、黑豆、黑芝麻、黑木耳等,因在中醫的五色學理論中,黑色獨入腎經,能益腎強腎,黑色食物有助提高與腎、膀胱和骨骼的新陳代謝,可調節身體生理功能。

不少人對冬天補身有不少疑問,尤其今年偏暖。彭建議一般人只需平補如用北芪、淮山、杞子及黨參等,或使用溫補藥材如高麗參、桂皮等,忌胡亂熱補。

 

晝短夜長多休息

冷鋒隨時襲來,彭提醒尤其兒童、長者或高血壓與心臟病等長期病患者需注意保暖。冬天手腳冰冷,甚至覺得穿再多也不保暖,或與體質較為虛寒有關,建議可按摩大椎及三陰交兩個穴位,令氣血通暢、增強身體溫煦的能量。腳底有重要保健穴位「湧泉穴」,在人體七大養生穴位中最受推崇,無論是養生、防病、治病或保健等均有顯著功效,建議可透過熱水浸腳,溫暖此穴有助益腎養生。

雖然暫時不算寒冷,但生活如能順應天時對健康亦有好處。彭指在冬季人體陽氣自然潛藏於內,陰精充盛,正是養藏的最好時機,應順應冬季晝短夜長規律,有充足的睡眠時間,以利陽氣潛藏,陰精積蓄,待日出而作,以避寒就暖,冬季就像一日中的夜晚,應該多休息,「都市人未必可以一早便休息,但可以試試冬天早半個鐘、一個鐘睡覺,早上遲點起床,已可收效。」另外,亦可適當做不太劇烈的運動,建議每日十五至三十分鐘,均有助冬季保健養生。

文章來源

arrow
arrow

    healthygood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